是“再造”说。所谓“再造”是将在计划经济体制内能够允许的、又与历史上的私人教育相承接的民办教育事件——北京中华社会大学和长沙中山业余大学之出现所开启的、使民办教育重新在中华大地艰难崛起的、标志着我国教育体制重大变革即将开始的一种理念表述。民办大学的复兴和再造是历史赋予今天教育改革的重要使命,是敦促政府和教育界重新审视和认真重视民办高等教育时代价值、学术价值、生态价值和实用价值的重要方面,是中国的高等教育能否再现多元发展、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以适应社会和广大民众需求的基础性建设。全国上下要真正认识到,对于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而言,民办高等教育的复兴和发展是最重要的基础和支撑,是将教育事业的发展融入社会发展、吸纳广泛的社会资源、不断增强活力、最终成长为教育强国的重要保障和支撑,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教育产业论”的准确表达。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产业属性,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早就指出过:“教育是生产劳动能力”的“工厂”和产业部门。教育之作为产业,乃是自20世纪下半叶开始而渐见雏形的,并已经由潜到显。如果有人依然对高等教育的产业属性正在由潜到显的事实存疑虑的话,只要你走进任何一所民办大学,那里鲜活的实践一定能帮助你经受又一次解放思想的洗礼,一次教育产业思想的洗礼。因此,必须认识到现代大学乃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知识产业部门,一个核心产业部门;必须认识现代大学要着力提升本身的自增殖能力,以应对“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滞涨现象”;必须认识到大约只占全国大学总数的百分之一、二、三的大学,主要从事知识生产,奉献社会,即所谓“知识贡献”,这类大学,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称为研究型大学;其余占全国大学总数95%乃至95%以上的大学,主要从事知识创新,即知识的传播、应用、开发、处理、培训和社会服务,这类大学就是创新型大学。
三是对我国民办大学的社会功能进行了正确定位:我国民办大学是能担负起培养创新人才重任和孕育着未来创新型大学的希望。高等教育的发展已经发生两次质的飞跃,即从解读式到研究性的飞跃,再从研究性到创新型的飞跃。创新型大学的功能可以概括为:培养创新人才、探究知识创新、孵化创新企业。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我国的公办大学向创新型大学行列迈进的历程,艰难曲折而又缓慢。而改革开放以来,涌现出的民办大学具有教育-科技-经济发展一体化的天然属性,贴近和强调面向市场、面向企业,具有培养创新人才的天然土壤,在中国目前的条件下能够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培养创新人才、探究知识创新、孵化创新企业。因此,民办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能担负起培养创新人才重任和孕育着未来创新型大学的希望。 |